边疆党旗红|党员段必清的十年:从大学生村官到脱贫带头人
2019-06-12 11:33:27? ?来源:澎湃 责任编辑:蔡秀明 蔡秀明 |
2014年27岁的段必清主持云南瑞丽市户瓦山土鸡专业养殖合作社第一次成员大会。图片由段必清提供一张2014年拍摄的照片里,穿着红色足球队服的段必清站在凉棚下,主持云南瑞丽市户瓦山土鸡专业养殖合作社第一次成员大会,会议内容是讲解养鸡注意事项。而照片中搭建凉棚的板材是段必清从废品站捡来的。 那年他27岁,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也是一名养鸡能手,经历了一次创业失败,正走在二次创业的路上。 创业的故事有千千万,党员段必清的却有些不一样。如今,在云南德宏州瑞丽市勐秀乡户瓦村工作生活了10年之后,段必清用实践证明了一句话:一个人走确实会走得很快,但是一起走会走得更远。 户瓦村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摄走还是留?大学生村官的选择 云南瑞丽这座规模不大的小城因中缅边境贸易而格外繁华。 对于从小在瑞丽市区长大的段必清来说,相距仅30公里的户瓦村则完全是另外一番天地。 2009年大学毕业后,段必清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当时和父母赌气要离家远点的他选择了那一批岗位里离瑞丽市区最远的户瓦村,一个景颇族百姓为主的小村庄。 段必清记得自己到村里报到的第一天,户瓦村一位黑瘦的村书记骑着摩托车捎着他,在日落黄昏时的山里绕了一圈又一圈。“土路石头路,左绕不到、右绕也不到,心情很差。”段必清回忆。 户瓦村党总支书记梅腿还记得刚来时的段必清:“瘦瘦小小的一个,年纪还小,铺盖是他老爹第二天送上来的。生活方面很不懂的,自己都不会做饭吃。” 不懂语言,不懂当地风俗,融入户瓦村的过程一开始很艰难。 段必清当时的感觉是:“99%的村民都觉得你来干嘛的(备注:不知道他来有啥用)。在村委会也很尴尬,村民来,我主动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我帮他们做的,但他们理也不理我,直接进去找村主任。只能每天擦桌子、冲厕所,我又不是疯了,毕业来这里受这样的苦。” 印象最深一次,是入户给低保户写申请。东边一户、西边一户,日暮之时,当地景颇族百姓实心实意留段必清吃饭、住下,习惯了城里人客气的段必清感觉不好意思,便推辞返回村委会。没想到半夜走在下山的路上,摩托车没油、车灯没电、手机没电,看着月光透过树林隐隐绰绰的样子,一路上自己吓唬自己,吓得半死。 来到户瓦村最初的日子,段必清心里也有“走还是留”的疑问。最终,是当地老百姓促使他做出选择。 3个月时间,段必清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景颇族的习俗是有客人进门先请喝酒,就这样不知道喝醉过多少次后,段必清对村情也已十分掌握,“走访完后,就会觉得你和他们是在一起的。” 在此期间,他还一度被村民的贫困生活震撼,“家家户户都住茅草屋,一口锅、一张通铺,也没有电器。我在城里长大,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情况。” 尽管如此,山清水秀的勐秀山,在城里人眼中却是个宝。野菜、菌子,土鸡、土鸭……瑞丽市区亲戚朋友常托段必清带东西回去,每次下山回家,摩托车上挂的、包里塞的,满满当当,似乎勐秀山上的一切,30公里以外的城里人都稀罕。 段必清想,我可不可以自己养鸡?村里最大的问题是没产业,不如在这里创业发展。 念头一起,他留了下来。 首次创业失败后,他整装再出发 2010年,段必清决定养鸡,因为养鸡看上去非常简单,投入又少、价格稳定、好销售。 恰逢当时村里一位村民要出租自己的野林地,段必清不知道那儿曾是一片乱葬岗,当即就租了下来。 平地、修路、挖地基、盖房、接水电……因为起步没有资金,每件事段必清都是和创业伙伴一起亲自做。 创业之初段必清自己搭的竹屋。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摄盖房子的竹子要用到七八种,这种做墙、那种做顶,各有不同。竹屋漏风又漏雨,外面大风、屋里小风,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晚上睡觉,头上一定要戴顶帽子,头潮了就会生病。 那时的段必清,知道抓鸡要晚上抓,但不知道要关灯,一个通宵抓不了几只鸡,还惹得鸡也睡不了、人也睡不了。一天夜里暴雨狂风,鸡舍电线被刮断,他独自躺在竹屋里,在起床和继续睡觉之间挣扎了很久。最后,段必清咬牙起来冒雨接电线,如果鸡舍晚上没有灯光,鸡会发生踩踏事件,伤亡损失太大。 因为养鸡,段必清从不会做饭变成了干活小能手。尽管该受的辛苦一样没少,该咬牙坚持的也挺了过来,但段必清第一次创业还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养鸡技术失败了。 “第一批鸡1050只也就活了几百只,尴尬的是那批鸡怎么就长不大,别人家的鸡有3斤多,我们家的鸡就只有一斤多。”段必清笑着回忆。 合伙人也选择退出,眼看走不下去的段必清顾不得面子,勇敢和家人摊牌。没想到父亲把儿子这一年多做的都看在眼里,他说:“家里有套房子,你要用的话就拿去。” 尽管事情已过去了很多年,说到家人,段必清还是红了眼眶。家人是他的软肋,也是最坚强的后盾。 俯瞰段必清的养鸡场。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摄2012年底,段必清拿着家里房子抵押贷款的20万元整装再出发。 村里的流言并没有停止:是不是拿了家里的钱来玩啊?小伙子不知天高地厚……这些话反而让他心里较起了劲,做出个样子来给你们看看! 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最大问题是不懂技术,这一次段必清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网上,找一切和养鸡有关的内容拼命学习,不懂的问题就去畜牧站请教技术员。 第二次创业很顺利,但也更辛苦。 他早晨5点起来,把鸡送到街上,白天在村委会上班,晚上管鸡;刚到的小鸡要2小时看一下;为给小鸡打疫苗,在38摄氏度的房间里一呆就是5小时,一边打疫苗一边擦汗,额头上硬是被擦掉了一块皮,流汗就疼;小鸡的鸡舍要定时清理,温度又高鸡屎又多味道又重,偶尔还有蛆相伴其中……提起这些,段必清依旧很嫌弃,他实在不想铲鸡屎,时不时借口“开会”,让伙计勒弄(人名)多铲鸡屎,但这些“小心机”也常被识破。 小鸡一天天茁壮成长,2013年,乐观勤奋的段必清将养成的8000多只鸡全部销售出去。赚了第一桶金的他,没有忘记户瓦村的百姓们。 青春在这勐秀山上 段必清从没忘记他为什么要留在这勐秀山上,10年时间,他的青春都在这里。 2011年,段必清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个身份让他有了更多责任。2013年底,村里有十来户村民开始跟着段必清一起学养鸡。2014年,他决定成立瑞丽市户瓦山土鸡专业养殖合作社。这也是户瓦村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段必清任理事长。 户瓦村的百姓没有钱入股,段必清就帮他们垫资。刚开始,村里有50多位村民加入合作社,段必清陆续垫了40万元左右。 2015年,6年大学生村官期满,段必清没有离开。 他一心打理着合作社,还为社员提供了几重保险:鸡苗、饲料可以赊账;保证95%的成活率,低于95%的部分可获得赔偿;高于市场价15%的价格回收鸡。除此之外,段必清还帮助村民实地查看怎么建鸡舍、建多大,定期上门检查消毒情况等等。 村里的老党员勒定今年73岁,他们一家是紧跟段必清在村里率先养鸡的那一批人。勒定的儿子就是勒弄,和段必清两人一度都是鸡舍“铲屎官”。也因为段必清,勒定一家的生活有了显著变化。 “小段带领我们,我们也相信他。政策又好,小段敢给我们担保贷款,起了带头作用,我们有信心。”勒定说。 老党员勒定家的新房。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摄篮球比分直播:,勒定家拆了以前的旧房子,盖起了一栋2层小楼,花了34万元,仅贷款4万元,有30万元都是近些年赚的。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勒定家的收入,段必清算的门儿清:“你家5000只鸡苗,一年收入最少6万至8万,只高不低。”勒定大爷听了只顾咧嘴笑,他说:“就是因为养鸡,家里的生活才提高了。” 段必清不仅帮助同村村民,整个德宏州都有村民慕名而来学习养鸡技术,他管吃管住,最长的学员住过一个月之久。 “培训养鸡,隔壁陇川县63个村,我走了52个。”段必清说。他记得创业之初的那份艰难,寻遍了瑞丽市大小养鸡场,无一人肯教他如何养鸡。再有人来寻求帮助,他都尽力而为。 段必清帮助村民,国家也有好政策支持边境村的建设发展。在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打开网络销售渠道的时候,2017年,一笔关键资金注入了合作社。 这笔钱是云南省边境县(市)村级“四位一体”建设的相关资金,目的是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段必清提出将其中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100万元资金投入合作社,合作社按6%的收益率,每年给户瓦村6万元的投资收益,以壮大户瓦村集体经济。 这一想法上报后,获得了批准。段必清说,这笔到位的100万元解决了合作社资金短缺、村民入股垫资困难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问题,十分关键。 澎湃新闻了解到,篮球比分直播:底,瑞丽市户瓦山土鸡专业养殖合作社社员已达109户,出栏土鸡15万羽,销售额800万元,社员年人均纯收入9000余元。目前,网络销量占合作社总销量的10%。2011年底,户瓦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是4480元,篮球比分直播:,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0190元。 |
相关阅读:
- [06-07] 【边疆党旗红】全景探访云端上的派出所
- [06-08] 【边疆党旗红】航拍迪庆:基层党建结硕果 “感恩连”红遍藏区
- [06-10]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06-08] 【边疆党旗红】从青年干部到“村长” 绘就美丽乡村
- [06-09] 【边疆党旗红】从青年企业家到村干部 打造“村企共建”模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