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漳浦:打造“产业型”党组织有效盘活乡村经济
2018-08-07 16:44:26??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余琳艳 余琳艳 |
(通讯员 薛敏灵 洪锦成 文/图) 石榴镇党建红色之路、南浦镇党建绿色竹海、官浔镇党建金色田园、六鳌镇党建蓝色港湾、大南坂镇党建紫色故里……8月3日,在参观完“五彩党建缤纷漳浦”党建廉政生态公园后,漳浦县党员杨国辉心生感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富有实效的组织生活,确实能有效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通过“五彩”党建,漳浦县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绿色”来致富,建好班子走对路 “以前,种好绿竹笋就算是开发利用了,没有形成竹产业,守着万亩竹林却找不到致富路径。”漳浦县南浦镇后坑村党支部书记许南伟说。后坑村地处偏远山区,农民靠种植绿竹笋为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如今,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人均收入从不到8000元增长到了16000多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党支部。”许南伟说,7年前,他当选为村支书后,就着力做好村级党建工作。“我们选好两委班子,规范党员管理,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从致富能手中培养出党员7人,从党员干部中培养出致富能手10人。” 许南伟说,通过党员议事驿站、项目服务队、监督巡视队、志愿服务队“一站三队”,让村民们全都参与到村里大小事儿中来。“党员聚在党员议事驿站谈谈村里的发展,而后发动村民,激发出大家建设村子的热情。而项目服务队,则划分党员责任田、党员责任竹、党员责任路,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竹林发展,致富奔小康才不会是句空话。” 将后坑村建设成为“绿色竹笋第一村”,是许南伟定下的目标。说干就干,两委班子成员带着村民外出到龙岩、古田、福州等地学习考察,取回致富经。“不能把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容易水土不服。要取其精华、仔细琢磨。”许南伟从竹林里抓起一把泥土向记者介绍道,“肥料的使用很关键,松软的土壤可以让绿竹笋更好地生长。覆盖竹叶能给竹笋保温,盖得太厚太薄都不行。这样一来,过冬后竹子就可以快速生长。” 党员许开顺种植绿竹笋已近10年,如今的他已经是南浦镇远近闻名的“绿竹笋专家”,经常有绿竹笋种植户把许师傅请过去指导,许开顺毫不吝啬,将他的所有的种植经验分享给其他种植户。 村民许特号种6亩绿竹笋,每亩产值只有3000多元。“去年许特号请我去给他的竹林看了一下,我也把我的方法和经验都告诉了他。科学管理后现在一亩地产值七八千元。竹笋卖到厦门、深圳等地。”许开顺自豪地说。 “一根竹子能值多少钱?用法不同,结果也差之千里。而后坑村民,还仅限于竹笋种植。”怎么办?许南伟带着党员干部不等不靠,四处奔走招商引资。声名鹊起的后坑村,引来了一个竹笋深加工、竹子工艺品等意向项目。“投资方都说,冲着我们党员的韧劲,生意亏不了。我琢磨着等项目落地了,又能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子闲置劳动力就业。”许南伟骄傲地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夯实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给后坑村的乡村振兴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 “金色”聚人气,全村下好一盘棋 作为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主会场所在地,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一直以来都是靠“金色产业”——花卉谋发展之路。然而,“种花吃饭、单打独斗”是溪坂村的真实写照,也是困扰村两委班子的难题。 如何能让村民的日子富起来、好起来?“只有把村两委班子团结起来,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才能带领群众致富谋发展。”谈到村子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翁志敏有自己的法宝,从2008年被村民推选为村支部书记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推行‘1+4+N党建模式。即花卉专业合作社党支部+4家溪坂花卉专业合作社+150多家花木企业,由党员种植能手担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和企业党支部书记。”翁志敏说,他们还创新“村支部+企业支部+高校支部”的共建模式,实现互促多赢。 “给钱给物,不如有一个好支部。”对此,村民翁国源深有体会,“通过支部带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把村里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学院教师、学生免费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小叶榄仁嫁接锦叶榄仁、羊蹄角嫁接红花紫荆等多项花木种养移植技术,让我们的种植效益翻了近一倍。” 随着花卉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购买苗木、吊车等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村民们开始为筹钱犯难了。“我们农民没有抵押物,想贷款至少需要5名公职人员做担保,为了贷款不知道往银行跑了多少趟。”村民翁清杰说。 翁志敏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站了出来,以花卉专业合作社担保、成员库互相担保的方式与银行对接。全村75户村民获得了2000多万元的贷款,最多的一户贷了100万元。“有这样的党支部在,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怕。”翁清杰说。 如今,溪坂村已经成为一支拥有126名党员、战斗力强劲的基层党支部。溪坂村花木种植面积达1万亩,97%的农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经营,花卉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意大利、日本、韩国、巴基斯坦、荷兰、卡塔尔等世界各国。仅去年,溪坂村花木营销收入1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万元。“金色”的花卉产业壮大了,溪坂成为漳浦第一“富村”。 “五彩”全覆盖,创新服务搭平台 “乡村谋发展,一定要舞好党建这个‘龙头’。”石榴镇车本村村支书吴斌权说,原本,村里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在党员的带动下,现在,车本以“红军之家”为核心景点,策划推出“重走红军路”红色旅游路线和“森林探险家”生态旅游路线,目前已接待游客1.2万多人次。 “每到周末,来村里的人就多了。平时我上山挖的黄精、虎尾轮、石橄榄、红骨刺桑等各种野生药材都能卖个精光。”车本村近年来的可喜变化,让吴阿婆倍感幸福。 乡村工作,村两委是关键,要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充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党员吴连福发现车本村高山野生茶口感独特、耐泡度高,号召村外出能人引进外来企业,建立野生茶加工厂。车本青茶从最初外销1公斤16元提高到50元,在打响车本野生茶品牌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而党员吴武伟,则带领村民在保护2万多亩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入股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包括各种名贵药材培植以及蝴蝶兰大棚培植。 “农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带头作用,这就需要基层党员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教育,打造‘产业型’党组织。”漳浦县委副书记、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简洪坤介绍,漳浦县通过“五彩党建”,引领各乡村从本村的实际出发,整合各方资源,将满天星聚成一团火,可以有效盘活乡村经济,打开漳浦发展的新局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