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气候专家已取得这样的共识:地球气候现已出现异常暖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引发的,而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碳浓度上升。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减少碳排放,降低碳浓度,进而减弱温室效应,最终达到减缓气候变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人类必须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探索一种在新生产力水平下的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务之急是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存在于生产环节。具体地说,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与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恰好相反,即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这也说明,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压力在生产领域;大幅度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强度是我国中近期内发展低碳经济、减缓碳排放的核心任务。
要看到,无论是降低生产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即降低每单位GDP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GDP二氧化碳强度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一些高碳产业仍然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更为严重的挑战是,受资源禀赋条件的约束,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我省的情况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在有些方面的挑战更为严峻。我省的城市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例又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这种状况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有大智慧、大手笔,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的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火电、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化工等产业能耗高、污染重,被一些学者称为高碳产业。高碳和低碳都是相对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具体指标来划分高碳产业、低碳产业或中碳产业。即便是高碳产业,也不是说这些产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相反,这些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还会继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问题是这些产业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减少碳排放。这些产业碳排放强度大,减排的空间也很大。因此,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高碳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强制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
二是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从三次产业角度来说,要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第二产业中,要加快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直接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三是大力支持碳汇产业的发展。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与能力。全球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可以说,林业是适应范围很广的主要碳汇产业;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草原碳汇产业。低碳城市的建设更需要碳汇产业的支撑。碳汇产业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因此也是一项公益事业,应该得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特殊关爱和支持。
- 2010-03-17谈心谈话要真正谈到心里去
- 2010-03-17喻林祥:弘扬优良学风 争做学习型领导干部
- 2010-03-17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角色定位
- 2010-03-17“零容忍”视角下的反腐倡廉建设
- 2010-03-17习近平出席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