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医学院想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但在过去的一年中一直受到四川大学的抵制。近日,泸州医学院又悄然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但此举又遭遇反对。昨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发表官方声明,表达强烈愤慨和反对,要求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北京青年报1月27日) 从泸州医学院更名大学引争议来看,我国高校还是十分看重大学这一“名分”的。毕竟大学高于学院,有着更现实的“红利”。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里就有257所高校更名。虽说大部分高校更改校名是因为办学规模扩大或办学方向转型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高校想通过更名,提高竞争力因素,进而争取政府投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支持。因此,学院更名大学暴露了教育产业化弊端。 事实上,按照《教育法》要求,地方财政应履行实现“两个比例”和“三个增长”的职责,即:年度预算和决算都要保证教育经费支出达到法定增长水平。然而,自“教育产业化”提出后,高校教育社会属性时常被片面曲解,一些地方片面运用企业改制思路对高等学校实行“产业化”,使教育投入留下了经费缺口。由此,倒逼高校出现以逐利为目的的“教育产业化”趋向,如:对学生掠夺,高昂的学费,甚至出现违规收费现象。无疑,使高等教育这块净土受到了污染,产生了不良负面影响。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此次泸州医学院更名之争,本质就是教育经济效能在起作用。作为始建于1951年的老牌院校,因校名不显“档次”,虽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但在高等教育体系内地位、排名仍不够靠前,让填报志愿者无从知道它的实际水平。因此,换名的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自明了。 可以说,学院更名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教育产业化的弊端。针对教育领域的逐利取向,如能消弥教育的商品属性,突出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必能引导和推动学校办学回归教育本源。笔者以为,一则应建立制度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通过制定出台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相关政策,明确地方在高等教育投入中应承担的比例,探索地方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最佳组合。二则加强现代高校制度建设,明晰产权、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以质量、服务求生存,以形成特色、品牌求发展。三则在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前提下,注重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产学研新型平台,促进教育质量。 显然,教育产业化弊端异化了教育目的,不仅限制了高校自身发展,也相应损害了教育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
相关阅读:
- [ 01-20]大学频繁更名 根在行政主导
- [ 08-12]谷歌“更名”警示企业中年危机
- [ 07-02]福喜更名,洗白之后更需洗心
- [ 06-29]泸州医学院更名,学生不要寄望过高
- [ 06-12]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
- [ 06-12]高校“更名潮”因何而起
- [ 06-11]大学频频更名是种“近视”病
- [ 05-13]奇葩更名是“假” 哄抬股价是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