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泸州医学院低调更名,已经换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牌匾。图片来源:上游新闻 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仅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未果,改为“西南医科大学”之后,近日又引起西南医院不满。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26日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1月27日人民日报) 有个霸气的江湖花名,不单单听起来很吓人,更多时候还是“硬通货”。这些年,高校改名潮,风起云涌,当然不只是泸州医学院一家的事。不过,改得这么倒霉催的,改得“引起轩然大波”,乃至弄成了非典型性个案,确实尴尬万分。去年5月,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遭到四川大学和所属华西医院强烈反对;今年1月,该校再次挂出新名字“西南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又坐不住了,官方表态“将采取具体方法维护权益”。改一次,遭遇一次“护名运动”;闹一次,校方的公信就再一次斯文扫地。 坦白说,泸州医学院也挺冤的。有人说,泸州医学院为什么就不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呢?包含这个地名的著名白酒“泸州老窖”,不也没改名为“四川老窖”或“西南老窖”么?这个问题,挺理想,但外行。一则,根据教育部2006年《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就办学规模而言,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其他还涉及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等,均有明确的数量等级规定。软硬件标准够格了,改名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大家都在名字上“升格”,此时,你若一动不动地“安好”,招生或就业,就未必“晴天”。 二则,这些日子,反思与诘责的声音主要指向泸州医学院。说它野心大,骂它步子猛,但若不是恰好与兄弟学校校名疑似冲突,就算叫“神州医学院”,估计也不会在舆论场掀起什么波澜。说得更直白一点,当下的反思,不过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并没有指向问题本身。比如,这两次更名,当事学校既然敢把新牌子挂出去,这能是“私人作为”吗?既然教育行政部门首肯了、既然在程序正义上合法了,因为“抗议”的声音大,就让合法的牌子成了“小媳妇”,规则上说得过去吗?至于“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的远景,难道不应该早就是前置性的底线规范吗?高校有什么要求,能实现什么愿望,总应该有个“谱”。校名怎么改,不是去菜市场讨价还价地买菜。拉扯也好,互撕也罢,斯文扫地的难度仅仅是当事高校吗?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千校一面的怪现状怎么破……这些深层次的症结,不是说给泸州医学院一家听的,也绝非一个地方院校能扛起的公义。在公平的游戏规则之内,眼下真正该思考的只有两个问题:第一,泸州医学院改名咋这么难?这究竟是因为院方要求无理、还是规则本身混乱?第二,高校改名这件事,所遵所循到底是什么?一旦抗议,就搁置改名,那干脆每次改名都征集民意算了? 让改名的归改名、学问的归学问,这是讨论公共问题的基本理性。高校有小九九并不可怕,更不可耻,令人担心的,是规则层面的阙如、是秩序层面的失语。高校更名的口水仗,该问责的,绝不该是相关高校而已。? |
相关阅读:
- [ 01-20]大学频繁更名 根在行政主导
- [ 08-12]谷歌“更名”警示企业中年危机
- [ 07-02]福喜更名,洗白之后更需洗心
- [ 06-29]泸州医学院更名,学生不要寄望过高
- [ 06-12]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
- [ 06-12]高校“更名潮”因何而起
- [ 06-11]大学频频更名是种“近视”病
- [ 05-13]奇葩更名是“假” 哄抬股价是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