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篮球比分直播:|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球探体育比分: > 正文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2025-03-25 10:38:43?作者:胡志平 袁凤欣?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办好老百姓的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搞好乡村治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领头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更能够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强化支部政治引领,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突出政治功能,切实发挥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必须创新党建融合机制,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有效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政策体系复杂、任务艰巨。只有通过农村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和推动,才能确保政策不变形、不走样,真正落到田间地头。其中,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直接执行者和实践者。因此,要充分激活农村党员的先锋力量,让党员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生力军”。例如,浙江安吉余村通过建立“党员联户”制度,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村规民约,把分散的耕地集中起来,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和生态养殖,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这种模式不仅整合了土地资源,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主动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土地、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的流动壁垒,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需构建乡村发展的长效“造血”机制,引导资源下乡,增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例如,上海金山廊下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按照村庄和产业布局,鼓励群众向镇区集中,同时引导田、林、水进一步集中连片,提升田园风貌。通过这种土地资源整合,优化了乡村空间布局,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创新党建融合机制,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须把基层党建与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深度结合,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联动的“同心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例如,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小农户之间的联动,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形成“党组织引领、市场主体运营、农民广泛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党建+公共服务”模式,整合政府、社会、市场资源,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依托信息化技术,推动“智慧乡村”建设,通过数字政务、乡村电商、远程医疗等手段,让人们享受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坚强的组织引领和广泛的群众参与。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激发农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们愿意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将乡村振兴的动力从外部推动转变为内部驱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乡村振兴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真正实现“村庄有活力、产业有支撑、农民有奔头”。例如,可以建立合理的物质激励机制,让农民在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可以通过评选“最美农民”“乡村之星”等荣誉称号,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增强农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农民开展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民俗活动等,让农民在参与中感受快乐,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犹如一座座坚实的堡垒,肩负着凝聚民心、引领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使命。未来,我们当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作者:胡志平、袁凤欣,分别系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