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消符合政策家庭的顾虑,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延长产妇的休假时间,对二孩家庭实行教育补助政策——上幼儿园免费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不只是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也是对亿万民众诉求的呼应。调整背后,是对以往计生政策的准确评估,也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利益权衡。可以说,全面放开二孩是迟早的事,尽管前不久已有类似传言,但一旦坐实,仍让国民喜大普奔。

每每说到全面放开二孩,相关专家往往直陈理由:再不全面放开二孩,人口红利就将消失,经济增长失去潜力,养老难题将越发难解。这些都不错。其实,放开二孩更是对公民生育权的尊重,是让孩子有个伴,享受兄弟姐妹的乐趣,是复苏人性中的美好,而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增长。

全面放开二孩有多重利好,不过,人口出生与生机有关,与生计也有关。解决了能不能生之后,想不想生、敢不敢生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某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多数受调查者表示“不想生,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哪还敢生两个?”诚然,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难,居高不下的养育成本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比如我的一名女同事感叹:她今年38岁,两口子父母都在65岁以上,现在孩子4岁,即使想要生二孩,也力不从心。这种心态想必不是少数,出台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不少受访者就有类似顾虑。

无论是单独二孩政策,还是全面放开二孩,一定有符合条件的不少家庭不愿生。此前,据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介绍,预计“单独”夫妇约有1000万对,而去年有生育二孩意愿的约100万对,今年确实能生育的还不到47万对。现实很严峻,那么如何才能让符合政策的家庭愿意生呢?

有网友戏言,应强制生育,贴出新标语:二胎奖、一胎罚,丁克不育都该抓;多生多养,政府奖赏……这当然是开玩笑,但鼓励生育、奖励生育,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早已形成制度安排。目前推行鼓励生育政策可能不太现实,但为打消符合政策家庭的顾虑,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延长产妇的休假时间,对二孩家庭实行教育补助政策——上幼儿园免费等。少了后顾之忧,符合条件的家庭才有动力生。

实际上,五中全会的公报已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正是共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真正落地,尚需经过相关的法定程序。在这个窗口期,相关部门应及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让好政策惠及更多家庭。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全面二孩”终于放开。这一政策乃民望所归,对接了国民生育权利,也符合中国未来人口的趋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昨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全面二孩”终于放开了。这一政策乃民望所归,对接了国民生育权利,也符合中国未来人口的趋势。

按照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的说法,自1982年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少生了4亿多人。但不论怎么看,“少生了4亿多人”同样也包括,我们今天已经不得不正视的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现象加剧,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愈发严重,以及低生育陷阱越来越严峻的现实。

近年来,社会呼吁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呼声不断。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两年来,想象中的人口生育洪峰并没有到来。“单独二孩”实施近一年后,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实际生育的可能更少。“社会生育意愿总体低迷,年轻一代对生育淡漠。”这正是在2014年年底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人口暨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讨会上专家的共识。

两年来,关于人口危机的研究与舆论反而倒是越来越强烈。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即是对民意的呼应,也是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做出的理性而审慎的选择。

国家的未来归根结底是人,生育则孕育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低生育陷阱可能带来隐患与风险,人口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这种做法有其现实意义。放开生育有助于平衡一个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困局。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或许应该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经济越发达女性的生育意愿越低,即“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而随着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将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女性生育意愿低迷。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或许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来如何调整,或许也将根据未来的情况而定。不管鼓励生育也罢,还是其他人口政策调整也罢,而最终我们的人口政策需要注入更多内涵。其不仅仅关注人口数量,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生育权利的满足与保障,关注人口的质量。

事实上,老龄社会并不那么可怕。在很多发达国家,人口并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曾经面临战后婴儿潮以及相应的老龄化,但是,这些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人均GDP远远超过我们。这说明,高素质的人口完全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通过加大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供给,完全可以通过高素质的国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化解未来的老龄化危机。

对于当下的一些社会舆论来说,既不应单纯地将目光盯着人口数量问题上,也不宜狭隘地将人口当做一种可以物质化的资源,并通过鼓励多生孩子而解决老龄化问题。简单地以人口平衡来化解老龄化问题,只会让未来中国承受更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

□孙庚(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