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终于放开。这一政策乃民望所归,对接了国民生育权利,也符合中国未来人口的趋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昨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全面二孩”终于放开了。这一政策乃民望所归,对接了国民生育权利,也符合中国未来人口的趋势。
按照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的说法,自1982年计划生育确立为基本国策,40多年来,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少生了4亿多人。但不论怎么看,“少生了4亿多人”同样也包括,我们今天已经不得不正视的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现象加剧,劳动年龄人口逐年下降愈发严重,以及低生育陷阱越来越严峻的现实。
近年来,社会呼吁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呼声不断。2013年,国家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两年来,想象中的人口生育洪峰并没有到来。“单独二孩”实施近一年后,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实际生育的可能更少。“社会生育意愿总体低迷,年轻一代对生育淡漠。”这正是在2014年年底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人口暨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讨会上专家的共识。
两年来,关于人口危机的研究与舆论反而倒是越来越强烈。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即是对民意的呼应,也是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做出的理性而审慎的选择。
国家的未来归根结底是人,生育则孕育着民族与国家的未来。低生育陷阱可能带来隐患与风险,人口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方面,这种做法有其现实意义。放开生育有助于平衡一个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困局。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或许应该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经济越发达女性的生育意愿越低,即“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而随着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将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女性生育意愿低迷。
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或许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来如何调整,或许也将根据未来的情况而定。不管鼓励生育也罢,还是其他人口政策调整也罢,而最终我们的人口政策需要注入更多内涵。其不仅仅关注人口数量,更应该关注人们的生育权利的满足与保障,关注人口的质量。
事实上,老龄社会并不那么可怕。在很多发达国家,人口并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曾经面临战后婴儿潮以及相应的老龄化,但是,这些国家社会发展水平并不低,人均GDP远远超过我们。这说明,高素质的人口完全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通过加大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供给,完全可以通过高素质的国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来化解未来的老龄化危机。
对于当下的一些社会舆论来说,既不应单纯地将目光盯着人口数量问题上,也不宜狭隘地将人口当做一种可以物质化的资源,并通过鼓励多生孩子而解决老龄化问题。简单地以人口平衡来化解老龄化问题,只会让未来中国承受更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
□孙庚(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