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戏剧的经验
本届中国戏剧节的一大亮点是3部台湾地区的戏剧作品首次亮相:台湾国光剧团的京剧《金锁记》、台北艺术大学的话剧《呐喊窦娥》和台湾戏剧学院京剧团的昆曲《李香君》。
记者采访发现,已经演出的前两台剧目,不仅受到专家的好评,而且吸引了不少观众,几乎场场爆满。
“我们想把京剧从传统的程式化的表演带到京剧的本质,把观众心目中的《金锁记》呈现给大家,戏剧的价值应该是与观众心灵的一种交汇。”《金锁记》主演、台湾地区演员魏海敏说。
《金锁记》导演李小平认为,海峡两岸的京剧各有所长。“大陆有着深厚的京剧传统,更加严谨,而台湾京剧不拘于形,而是起于心,把现代意识加进去,试图运用柔性的情感融化年轻人与传统经典的隔阂,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进剧场。”
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林幸慧告诉记者,2007年,《金锁记》到成功大学演出的消息发布后,一千多张票没几天就卖完了。
话剧《呐喊窦娥》也赋予了传统戏剧许多创新。全剧由“现代窦娥”的向内凝视出发,与《窦娥冤》的叙事并进,古今映照。演出既有京剧的唱腔,也有现代舞蹈。
“戏剧要有相当的开放和自由。创作如果受限,没有创新,果实不用等熟了就会知道什么味道,不会引起不同的情感表达,观众自然会凋零。”该剧导演、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副教授陆爱玲说。
陆爱玲说,台湾的剧团不少是年轻的剧团,有2000多个,都比较注重创意性,语言、身体的表现都很丰富,舞美、灯光、服饰等方面有比较多的西方剧场元素,“一定要有独特的想法、球探体育比分:力和敏锐性,放胆尝试,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台湾地区京剧团体的成功之处,在于把话剧和西方的舞台艺术经过消化而化为京剧的东西。”季国平认为,传承与创新绝不是简单再现传统,而是要让传统往前发展,应该吸收话剧、歌剧及现代舞台艺术的精华,化为己有。
尚长荣说,传统戏剧不能拘泥于所谓的原汁原味,要不断创新,不能只满足老观众而失去青年观众,因为失掉了青年就是失掉了戏剧的未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