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22日讯(记者 陈建平)
9月18日,记者来到地处木兰溪南岸的荔城区新度镇扬美村民张金福的责任田,只见甘薯畦里仍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年逾七旬的老张挖出一个大甘薯,好家伙,竟有1.3公斤重!这就是老张新创的《甘薯育苗和早薯栽培成一体技术》的成果。
张金福是个老农技迷,自1962年从莆田东坝小学校长岗位下放后,就扎根农村边务农边钻研农业科技,创出了《蘑菇一次性覆细土技术》、《水稻自然常温破胸育秧》等1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去年,他又创出《草甘膦运用于甘薯压顶技术》,即巧用除草剂控制甘薯藤蔓生长,促进甘薯的高产,得到许多薯农的好评。
对《甘薯育苗和早薯栽培成一体技术》,老张解释:“我不是栽甘薯,而是植甘薯,植薯块。”原来,传统的甘薯栽培技术,是在惊蛰春分时节用薯块育苗,随后培育种苗,再剪下到大田栽培,工序繁琐且产量不高。老张的新技术是在春分前后,把外表美观的长条型小薯集中催芽,清明前后连薯带芽移植到大田薯畦,每亩植3000余棵,植时芽薯不可全部履土,顶端露出畦表1/3或1/4,顶端留3芽,其他的芽全部拔掉,以防长发野根汲取薯块养分;所留3芽枝用剪刀剪留2节,让其再发新枝条;剪切的部分可用于晚薯育苗。芽薯植后,用地清或地霸农药拌水浇灌,杀灭地下害虫。薯块破畦时应重施肥,多施土肥和钾肥,催大薯块。
张金福介绍,稻谷受到谷壳的限制,膨大有限;而一个薯块却是一个无限的仓库,有不断膨大的可能。他指着挖出的大甘薯自豪地说:“这种新技术,省去了培育甘薯种苗环节,不但节约了栽培中的一道工序,而且每株培养的都是独生薯,到冬至后每个薯块可膨大到3公斤左右,如果继续培育到明年冬至,可达6公斤左右,把甘薯产量推向新高。”
老张的甘薯地就是一块块小试验田,有粤87号、木薯4号、莆薯10号、19-1、23-8、1-6、60-1、12-5、5-5等甘薯品种的对比栽培试验。明年,老张还想进行多品种的独生薯栽培试验,进一步完善《甘薯育苗和早薯栽培成一体技术》。